計量是利用科學技術與監(jiān)督管理的方式實現(xiàn)測量統(tǒng)一和量值準確。它與經濟社會發(fā)展密切相關,更與百姓生產生活相關,可謂計量關系著民生,民生依靠著計量。
成語里的計量文化。
“斤斤計較”
這是一個與質量(重量)有關的成語,它出自《詩經·周頌·執(zhí)競》:“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”。這是一首贊揚武王和成康之治的詩,意思是“從成康時代起,擁有天下占四方,英明善察好眼光”,這里的“斤斤”形容明察。雖然這個成語后來被引申為對無關緊要的事過分計較,但無論從原始釋義還是計量角度看,“斤斤計較”無疑都有其正面含義,強調做事要嚴謹、細致。
“分秒必爭”
這是一個與時間有關的成語,意思是一分一秒也一定要爭取,形容要抓緊時間。成語出自《晉書·陶侃傳》:“常語人曰:‘大禹圣者,乃惜寸陰,至于眾人,當惜分陰。’”意即大禹作為圣人都要珍惜一寸光陰,我們作為普通人,更加要珍惜時間。強調了時間觀念、競爭意識、憂患意識。
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”
這是一個與長度有關的成語,比喻各有長處,也各有短處,彼此都有可取之處。成語出自屈原的《卜居》:“夫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,物有所不足,智有所不明,數(shù)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”。在度量衡上尺要大于寸,尺比寸長;但若是尺跟里比,自然就顯得短了;寸比尺短,但寸跟毫厘比,那自然也就顯得長了。因此,世上沒有絕對的東西,標準不同結果也就不同了。尺有所短說明再厲害的人也會有不足之處;寸有所長則是提醒人們要善于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優(yōu)點,不能因為有短處而妄自菲薄。
“失之毫厘,謬以千里”
成語出自《禮記·經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謬以千里’”。意思是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,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。這是一個包含著計量哲學理念的成語,個人理解有兩方面的啟示:一是不能犯方向性的錯誤,否則越走離目標越遠;二是小錯誤的累加,最終可能會形成致命的大錯誤。
計量文化就在我們身邊,它不僅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一直并且還將繼續(xù)影響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。計量文化學是文化學與數(shù)學、計算機科學的邊緣科學。計量文化學的應用和發(fā)展對文化學研究的現(xiàn)代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了解更多計量文化小知識,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普天同創(chuàng)微信公眾號。